English

牡丹江经济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

1999-01-0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特约记者 白雪松 我有话说

1998年,一直在低速中运行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异军突起,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实现117.5亿元(不变价),比上年增长10.3%。牡丹江市的经济何以腾飞?新年伊始,记者采访了该市市长宋恩华。

刚刚四十出头的宋恩华市长,曾担任过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书记。来牡丹江市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,他就跑遍了市属大小企业。他告诉记者,牡丹江市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城市,截止到1997年底,全市共有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1261户,其中大中型企业75户,拥有总资产279.8亿元,职工30.4万人。与其他国有企业比重大的城市一样,1997年以前牡丹江市也存在着国有企业效益严重下滑,企业运行机制不畅,国企职工下岗逐年增多等困难。面对难题,市委、市政府没有退缩,而是结合牡丹江的实际,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,到1998年,改革已初见成效。

宋恩华市长把牡丹江经济腾飞归结为三个方面:第一,一批重点企业的产权改革取得了新进展。去年初,牡丹江市结合实际,制定了《牡丹江市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方案》,明确了改革思路、措施和途径。在细化、分解三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,确定了1998年目标,即实现两个基本完成、三年10%和“四个一批”。按照这个目标,他们一是推进10户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。目前该市41户竞争性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,有34户进行了整体或局部的公司制改造,改造面达到了83%。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。目前,全市1170户中小企业,已有1096户完成了各种形式的改制任务,改制面达到93.7%,其中规范到位的企业达到72.5%。置换国有资产16896万元,盘活国有存量资产221144万元,吸收增量资本43654万元,安置下岗职工27929人。改制后有70%的小企业焕发了活力,有36.2%的企业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厂,有18.7%的企业加入了大公司、大集团。三是对省里确定的5户公司制企业进行了重点规范。四是实行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。

第二,结构调整稳步推进,培育发展了支柱产业。所培育的四个支柱产业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7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7%,占GDP比重23.6%。目前,全市企业集团总数已达到33户,总资产达到108亿元,占全市工业总资产的38.6%。其中,桦林集团、石化集团年销售额已达5亿元以上。

第三,技术改造态势良好。1998年,全市技术改造在建项目达到36项,共落实技术改造资金7.6亿元。全年技术改造新增产值6亿元,新增利税5500万元。

谈到今年的打算,宋恩华市长信心十足。他说,1999年,牡丹江市要紧紧抓住资本运营这个牛鼻子,加快外引内联步伐,从根本上治理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,加快国企改革和调整步伐,促进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,让牡丹江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台阶,为国家多做贡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